中国濒危野生鱼类大全
- 分类:南宫28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11-08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中华鲟,俗称:鳇鱼、鲟鱼、腊子、鲟鲨、鱣(《尔雅》)、鱣鲔(《诗经》)。中国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濒危等级:易危。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最大个体曾记录过一尾约重680公斤。中华鲟近代分布于近海及长江、珠江、闽江、钱塘江、黄河等大江河,是一种重要的大型经济鱼类,四川渔民有“千斤腊子,万斤象”的谚语。它是一种高蛋白、多脂肪性鱼类,肉味鲜美,卵质亦佳,营养丰富。中华鲟的肌肉、卵粒、鱼鳍等的食用价值以及鳔的药用价值,均与鰉鱼和鲟鱼类相同。江苏、上海一带把鲥、枪(白鲟)、鮠(长吻鮠)和甲(中华鲟)列为四大名鱼。
中国濒危野生鱼类大全
【概要描述】中华鲟,俗称:鳇鱼、鲟鱼、腊子、鲟鲨、鱣(《尔雅》)、鱣鲔(《诗经》)。中国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濒危等级:易危。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最大个体曾记录过一尾约重680公斤。中华鲟近代分布于近海及长江、珠江、闽江、钱塘江、黄河等大江河,是一种重要的大型经济鱼类,四川渔民有“千斤腊子,万斤象”的谚语。它是一种高蛋白、多脂肪性鱼类,肉味鲜美,卵质亦佳,营养丰富。中华鲟的肌肉、卵粒、鱼鳍等的食用价值以及鳔的药用价值,均与鰉鱼和鲟鱼类相同。江苏、上海一带把鲥、枪(白鲟)、鮠(长吻鮠)和甲(中华鲟)列为四大名鱼。
- 分类:南宫28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11-08
- 访问量:0
中华鲟,俗称:鳇鱼、鲟鱼、腊子、鲟鲨、鱣(《尔雅》)、鱣鲔(《诗经》)。中国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濒危等级:易危。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最大个体曾记录过一尾约重680公斤。中华鲟近代分布于近海及长江、珠江、闽江、钱塘江、黄河等大江河,是一种重要的大型经济鱼类,四川渔民有“千斤腊子,万斤象”的谚语。它是一种高蛋白、多脂肪性鱼类,肉味鲜美,卵质亦佳,营养丰富。中华鲟的肌肉、卵粒、鱼鳍等的食用价值以及鳔的药用价值,均与鰉鱼和鲟鱼类相同。江苏、上海一带把鲥、枪(白鲟)、鮠(长吻鮠)和甲(中华鲟)列为四大名鱼。
中华鲟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流域每年的捕捞量为50公斤以上个体约400-500尾,产量在6-8万公斤之间。近几十年来,由于修建大坝以及水系重度污染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华鲟原本的生存路线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野生状态个体的数量明显减少,目前黄河、钱塘江均已绝迹,闽江口偶尔可见,珠江数量极少,仅长江的现存量较大。中华鲟在学术和科学上有一定的价值,我国政府将中华鲟列入国家Ⅰ级野生保护动物。
长江鲟
俗称:达氏鲟、沙腊子、小腊子、长江鲟。中国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濒危等级:易危。达氏鲟系产于长江上游的大型经济鱼类,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长江干支流及沿江大型湖泊。虽然达氏鲟的天然产量并不大,但在产区的渔业中尚占有一定位置。近二十年来,数量大减,处于濒危状态。目前已受到长江上游各省的重视,与中华鲟同样受到有效保护。
平鳍鳅鮀
平鳍鳅鮀,濒危等级:濒危。其主要分布于甘肃兰州至陇中一带的黄河干支流,生活环境为底质多砂和砾石的流水中,在水体下层活动,常匍伏水底营底栖生活。造成濒危的主要原因是这种鱼对生活条件要求较高,稍受外界因素干扰,如水土流失、泥沙含量上升等环境变化,就会对其生存产生较大的影响。加之有害渔法的伤害,致使原来种群数量甚少的本种更趋减少。
棒子鱼
似鱤,俗称:竿鮈、棒子鱼、香花鱤、墨线鱤、杆条鱼。濒危等级:易危。棒子鱼主要分布在西江、南盘江水系,以及云南东南部的异龙湖及贵州南部;国外达越南的部分地区,如谅山等地。
棒子鱼过去曾为产区的经济鱼类,但由于其肉多而细嫩,肉味鲜美,所以成为产地主要捕捞对象。近年来的酷渔滥捕,包括电、毒、炸等违法渔法,加之江河上游兴建水利,拦河建坝,阻碍了此鱼的迁移通道,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此外,围湖造田、农田抽水灌溉,导致水位急剧下降,鱼类栖息、繁殖场所遭受破坏,因而资源量急剧下降,目前已成为易危物种。
怀头鲇
怀头鲇,俗称:怀头鱼、怀子、六须鲇。濒危等级:易危。怀头鲇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水系黑河市以下到抚远县江段,松花江、嫩江及乌苏里江等,辽河下游也产;俄罗斯共青团城以下渐少。其生长速度较快,据记载最大个体体长达2米,体重40公斤。
怀头鲇过去在黑龙江中游平原区较常见,常与鲇鱼混在一起。20世纪50年代始,由于捕捞过度,自然补充量远小于捕捞量;其次山区水源林的锐减,使江水常流量锐减枯少(枯水季节尤甚),而洪水期泥水暴增,均有害于鱼类资源;再则工业有毒污水的排放,均对鱼类资源造成威胁。20世纪60年代以后,怀头鲇在嫩江齐齐哈尔江段几乎绝迹。
金线鲃
金线鲃,俗称:金线鱼、小洞鱼、菠萝鱼。中国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濒危等级:濒危。金线鲃为我国云南特有的一种经济鱼类,多生活于水面较开阔的静水湖泊中,常见于云南东部的各湖泊中,其中以阳宗海和滇池为最多。
金线鲃体型较小,一般体长为10~20厘米左右,体重为50~250克左右。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为云南地区的名贵鱼类之一。金线鲃还可入药鲜用,具有滋阴调元、暖肾填精的功效,主治虚劳损伤、肾虚滑精等症。近年来由于围湖造田、水质污染、引种不慎、酷渔滥捕等原因,原有沿湖的鱼洞大都被围堵,生存环境的破坏致使其种群资源衰竭,现在滇池等湖泊中仅能偶尔见到。
长身鱖
长身鱖,俗称:竹筒鱖、彩鱖、彩桂。濒危等级:易危。长身鱖是我国东部的特产鱼类,为暖温带山溪鱼类,喜水体底质多石的清流水环境。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和广西等地水域中。
长身鱖虽分布广,但数量不多。近数十年来人口骤增,捕食过多,加之水环境的枯竭和污染,导致其资源量急剧减少,现在已很稀少。
云南鯝
云南鯝,俗称:油鱼。濒危等级:濒危。这种鱼是我国特有种,仅分布于云南滇池,喜水质清澈、透明度大、溶氧高的水域。它虽个体不大,却以肉嫩、味美而在滇池湖畔享有盛名,每逢初冬,肠管周围积满脂肪,故有“油鱼”之称。
自20世纪70年代始,滇池围湖造田导致其栖息和繁殖场所的破坏,水质污染与滥鱼酷捕,引种不慎带入大量生命力和繁殖力强的小杂鱼大量吞食其鱼卵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云南鯝资源量的急剧下降,目前仅能在捕捞季节中偶见。
昆明鲇
昆明鲇,俗称:鲇鱼。濒危等级:濒危。昆明鲇为中国特有种,仅分布于云南省昆明滇池。这种鱼原本十分常见,是一种普通的食用经济鱼类。但是,由于滇池周边人口急骤增多,大量生活水泄入湖内,使湖水富营养化;其次工业废水注入湖中造成水质恶化,再则长期过度捕捞;同时,湖中引种带入一些其它鱼类等因素,使昆明鲇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几乎绝迹。
似鲇高原鳅
似鲇高原鳅,俗称:土鲇鱼、石板头。濒危等级:易危。这是一种生活于海拔较高的高原河流鱼类,主要分布于甘肃省靖远到青海省贵德一带的黄河上游干支流及附属湖泊。
似鲇高原鳅曾为产地的经济鱼类。由于高原鱼类生长十分缓慢,而在黄河上游一带优质鱼类甚少,似鲇高原鳅不仅个体大,而且肌肉丰腴、肉味佳,故被视为经济食用鱼类而大量捕捞,结果导致资源大幅度下降,目前仅在人眼较稀少的高原地区,仍保持一定数量。
黑龙江茴鱼
黑龙江茴鱼,俗称:斑鳟子、红鳞鱼、鱼华、海罗茨。濒危等级:易危。黑龙江茴鱼系冷水性鱼类,为北冷温带一种典型的山涧溪流栖居的鱼类,游动范围较小,常年不进入大江和湖泊。在我国,黑龙江茴鱼主要产于黑龙江上游、嫩江上游、牡丹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绥芬河;国外分布于俄罗斯鄂霍次克海沿岸和日本海沿岸。
茴鱼肉质鲜美,为名贵的食用鱼类,但数量不多,未形成一定的捕捞量。当地渔民多在洄游期进行捕捞,捕捞强度过大,使原来就不多的资源量显著下降。此外,由于河流均在兴修水库和水利设施,改变了茴鱼的产卵、摄食、越冬环境,对其繁殖和生存也造成了影响。
花鳗鲡
花鳗鲡,俗名:鲈鳗、花鳗、雪鳗、鳝王、乌耳鳗、芦鳗、溪鳗。中国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濒危等级:濒危。花鳗鲡分布于我国长江下游及以南的钱塘江、灵江、瓯江、闽江、九龙江、台湾到广东、海南岛及广西等江河,最大个体达2.3米以上,重40-50公斤,广东称作鳝王。
花鳗鲡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营养价值与日本鳗鲡相似,但价格更为昂贵,历来被视为上等滋补食品。其肉性味甘、平,有滋补强壮之功效。浙江、福建民间用花鳗头同川芎一起炖制,连汤一同食用可以治疗头晕头痛。用花鳗鲡煮汤,作为滋补食品,对产妇、体虚者有良效。
近年来由于工业有毒污水对河流的严重污染和捕捞过度,以及毒、电渔法对鱼资源的毁灭性破坏,拦河建坝修水库及水电站等阻断了花鳗鲡的正常洄游通道等等原因,致使花鳗鲡的资源量急剧下降,现已难见其踪迹。
胭脂鱼
胭脂鱼,俗称:火烧鳊、黄排、木叶盘、红鱼、紫鳊、燕雀鱼、血排、粉排。中国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濒危等级:易危。胭脂鱼在长江上、中、下游皆有,但以上游数量为多;福建闽江亦产,目前亦属少见。
胭脂鱼成长较快,成熟个体一般体重可达15-20公斤,最大个体重可达30公斤,在长江上游是一种重要经济鱼类。但目前胭脂鱼的野生状态个体的数量正逐年趋于下降。葛洲坝截流后,胭脂鱼无法从长江中下游上溯至上游的沱江、岷江等大支流中产卵,宜昌江段的某些产卵场的环境也遭到破坏。虽然坝下江段仍发现有繁殖群体,但因捕捞过度,目前自然存在的野生群体数量下降趋势仍在继续。
魾
魾,俗称:面瓜鱼、黄鱼。濒危等级:易危。此鱼主要栖息于大江河的主河道,国内分布于澜沧江下游;国外分布到印度、缅甸和泰国等。魾原是一种常见鱼种,但近数十年来,由于产区人口剧增,电、毒、炸等有害捕捞方法的使用较为普遍,致使其资源量急剧减少。
日本七鳃鳗
日本七鳃鳗,称:八目鳗,七星子。濒危等级:易危。七鳃鳗为典型的洄游性鱼类,秋季由海进入江河,在江河下游越冬,翌年5-6月,当水温达15℃左右时溯至上游繁殖。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各江河。七鳃鳗的成鱼个体大者可达60厘米以上,重约半斤左右,其脂肪含量很高,为名贵食用鱼类。此外,七鳃鳗的鱼体还可入药,有滋补强身的功效;多用以治疗口眼歪斜、夜盲症、角膜干燥等症。
目前七鳃鳗的资源量相当少,处于易危状态。致危原因主要是受水土流失的影响,产卵场和幼鱼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加上水质污染影响了生存环境。目前尚无有效的保护措施。
淞江鲈
淞江鲈,俗称:四鳃鲈,媳妇鱼(山东),花鼓鱼。中国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濒危等级:濒危。因这种鱼鳃膜上各有两条橙黄色的斜条纹,恰似四片鳃叶外露,故有四鳃鲈之称。淞江鲈为东亚暖温带沿海的降河洄游鱼类,喜欢在澄清的流水中生活。我国从鸭绿江口直至福建九龙江口等邻海淡水江河下游地区均产此鱼,以上海市淞江所产为最知名。
淞江鲈、黄河鲤、松花江鲑鱼和兴凱湖大白鱼(即翘嘴鮊)并称为我国淡水四大名鱼,向来受到诗人雅客的颂扬,自古就留下了“西风吹上四鳃鲈,雪松酥腻千丝缕”的佳句。隋炀帝曾赞此鱼为“金薤玉鲙,东南佳味”。自东汉至今,淞江鲈驰名于我国朝野,被视为食中珍品和贡品。其个体虽不大,但肉质细嫩鲜嫩,无腥气,口感甚佳,尤以产卵期间更为肥腴。它的肝脏和颊部肉块甚为腴美,因而剖杀后,内脏洗净后要塞回鱼腹。
淞江鲈曾是我国渤海、黄海及东海沿岸很常见的食用鱼类。近数十年来,工业有毒污水及农药、化肥等对江河口附近的污染严重,使此鱼难于进入河湖中索食、肥育和生长;其次捕捞过度和筑拦河坝等原因,现在已很少见。
高体白甲鱼
高体白甲鱼,又称高体铲颌鱼,俗称:高身鯝、赦免、兔仔。濒危等级:易危。本种为我国台湾省特有种,仅分布于台湾省南部和东部的河流和山溪。这种鱼过去曾为台湾省产的淡水重要经济鱼类之一。近期由于河川自然环境受到人为因素的破坏;水利建设工程引起水文条件变化,水流量减少,水位降低,鱼类正常的繁殖和生活均受影响;工农业废水的排放造成水体水质的恶化,原有生境有比较明显的改变;加之过度捕捞等综合因素,促使本种数量的急剧下降。现已处于易危状态。
台湾马苏麻哈鱼
台湾马苏麻哈鱼,俗名:犁山鳟、樱花钩吻鲑、次高山鳟。濒危等级:濒危。台湾马苏麻哈鱼为我国台湾省所特有,仅生活于我国台湾省大甲溪上游海拔1500米以上的犁山溪流中,是全世界鲑科鱼类现生种类中已知两个分布最南的种类之一(另一种在墨西哥)。本种栖息于水温15℃以下的清澈溪流中,对水质及水的溶氧要求很高。
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致使台湾马苏麻哈鱼的数量大为减少,目前已濒临绝种。台湾省有关部门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进行人工繁殖试验,并获得成功。在此基础上,台湾地方政府已加强对本种的各项繁育和保护研究,并对其生态环境、资源状况等进行了深入调查和严格禁止捕捞。
黄唇鱼
被誉为全世界9种最贵食物之一,又称金钱鮸、金钱猛鱼、金钱鳘等。黄唇鱼是中国特有鱼种,体长、侧扁,尾柄细长。。主要分布在我国东海与南海,栖息于近海水深50~60米区域,福建,温州,广东,香港等沿海地区的渔民偶尔能捕捞到黄唇鱼,一条重达100斤左右的黄唇鱼动辄叫卖300万左右,一些土豪则毫不犹豫的收入囊中。其实,黄唇鱼的口感类似黄鱼,但是因为个头太大,肉质比较粗糙,不够细腻,所以并不能说是什么极品美味。黄唇鱼身上真正有价值的是它的鱼鳔,可以制成花胶中最顶级的金钱鳖鱼胶。民间有十斤鱼一两胶的说法,也就是说,重量在100斤的黄唇鱼,可得花胶1斤,黄唇鱼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超级补品,特别是对病后体虚有强大的恢复疗效,对于妇女产后大出血更是药到病除。
黄唇鱼是中国的特有鱼种,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0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列为极危。但未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中。在香港,只有占全港水域2%的沙洲及龙鼓洲海岸公园作禁捕区提供保护,但仍没有管制禁捕黄唇鱼,在本港水域捕杀黄唇鱼并非违法。这加速了金钱鳘鱼濒临灭绝!
唐鱼
唐鱼,俗称:红尾鱼、白云金丝鱼、白云山鱼、邓鱼。中国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濒危等级:绝迹(野生)。唐鱼为我国特有种,多栖息在山区清澈的溪流流水的环境中,近代仅分布于广东省白云山、花县以及广州附近的山溪中。由于本种繁殖力不强,种群小,个体数量原属稀少。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严重破坏其生态环境,导致唐鱼在自然界中已经很难发现其踪迹。唐鱼是一种著名的观赏鱼类,在东南亚、香港等地人工饲养较为普通,并外销世界各地。
野生香鱼
香鱼,俗称:秋生鱼(辽东半岛)、海胎鱼(渤海西岸)、鲇鱼(日本)、年鱼、油香鱼、留香鱼、记月鱼、香鱼。濒危等级:易危。香鱼在我国分布于黄海、渤海、东海等地沿海溪流中,北至辽东半岛和辽西走廊,南至闽南、台湾。香鱼曾是我国珍贵的经济鱼类。
近二十年来,由于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造成资源量急剧减少,尤其是在香鱼产卵育肥河段的上游大量森林被砍伐,土地被开垦,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香鱼的繁衍生存的环境;此外,几乎所有河流均拦河筑坝建水库,阻断了其洄游通道,改变了溪川的水文条件;工业污水大量排入溪川,水质污染严重,破坏了原有生态环境;更严重的是产地普遍存在大量杀灭幼、成香鱼的毒、炸等严重破坏资源的现象,加之电、密网和鸬鹚等不良渔法,致使香鱼遭受毁灭性破坏。当前,野生香鱼的资源已处于“易危”阶段。
扁吻鱼
扁吻鱼,俗称:大头鱼、老虎鱼。中国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濒危等级:濒危。扁吻鱼为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特有鱼类,仅分布于塔里木河水系,海拔800-1200米之间。
扁吻鱼原为产区捕捞对象之一,有一定数量。自20世纪70年代始,数量剧减,至今存活量极少,已成为濒危物种。濒危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本身生物学特性的制约,成熟龄大、繁殖力低、行动不敏捷而掠食不力,以及对生活和产卵环境要求高等,造成本种的种群数量少、分布狭窄。近年来的水利建设隔绝了本种的产卵洄游通道,影响群体数量的补充。此外,由于保护不力,捕捞过度、引进外来物种、农业用水使水位降低和水量减少等,直接破坏资源的补充。
塔里木裂腹鱼
塔里木裂腹鱼,俗称:尖嘴鱼。濒危等级:濒危。塔里木裂腹鱼是新疆特有鱼类,分布于塔里木水系。这种鱼原本是塔里木水系特有的主要经济鱼类。自1960年始,捕捞数量不断增加,造成过度的现象,补充群体的数量不足,故种群减少速度加快。同时,由于外来种的引进,在外来物种与土著种竞争中,外来鱼类占优势,加之为发展生产而大量开垦荒地,引水灌田而导致水流枯竭,生态环境恶化,使这种生长缓慢、成熟年龄较迟的鱼类,资源量逐年下降,目前已经临近濒危。
鯮鱼
鯮,俗名:吹火筒、尖头鳡、马头鯮、鸭嘴鯮、鸭嘴鳡、鹤嘴鳡、长嘴鳡、喇叭鱼、大筒嘴。濒危等级:易危。鯮鱼为我国特有种类,在我国东南部平原地区的长江及以南各水系均有分布。
鯮鱼生长速度极快,最大个体可重达50公斤以上,为大型的凶猛性经济鱼类。因它自鱼苗期即大量吞食其它鱼苗,对青鱼、草鱼、鲢、鳙等四大家鱼为害颇大,因而被养殖业列为必须清除的对象。鯮的肉质细嫩、少刺,加之个体较大,为上等食用鱼品。其肉入药鲜用,有益筋骨、和脾胃的功效,主治腰膝酸软、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症,宜常服用。
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江湖阻隔而影响其幼鱼进入湖泊生活与肥育、大江河中鱼类资源总体下降而使大型凶猛肉食鱼类的食物短缺等原因,导致鯮的种群个体数量显著减少。目前已很难见到其个体。
大头鲤
大头鲤,俗称:大头鱼,碌鱼(《澂江府志》)。中国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濒危等级:易危。大头鲤体形似鲤,尾柄细长,头特别大而宽。喜欢生活在水深而水质较清澄的水体中上层,对恶劣环境耐受力差,若水质混浊或离开水体则易死亡。
大头鲤为我国特有种,仅分布于云南省的星云湖和杞麓湖。因其肉细嫩,含脂量高,味美,颇受人们欢迎。在20世纪50-60年代曾为产区的主要经济鱼类,在两个湖的渔产量中,占极大优势,曾占总产量的70%左右。自70年代引进鲢、鳙,与大头鱼产生食物竞争;在引种时又带来了鰕虎鱼、鳑鮍、麦穗鱼等小型野杂鱼,这些鱼生命力强,且大量吞食鱼卵;再则湖泊水位下降,水草减少而破坏了产卵场;长期的酷渔滥捕;大头鱼自身抗病力弱,生长缓慢,适应环境差等综合因素,导致资源的锐减,目前大头鱼在星云湖和杞麓湖中,仅占鱼产量的0.5%左右。
翘嘴鲤
翘嘴鲤,濒危等级:濒危。翘嘴鲤为我国特有种,仅分布于云南杞麓湖,原为产地常见经济鱼类。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对湖泊的开发不科学,造成湖区自然生态环境恶化,湖面缩小,水位降低,污染严重,生态平衡失调,大量水草死亡,破坏了翘嘴鲤的栖息和产卵的环境,造成资源急剧下降,现已几乎灭绝。
长薄鳅
长薄鳅,俗称:花鱼、花斑鳅、花泥鳅、花鳅、红沙鳅钻、火军。濒危等级:易危。长薄鳅分布于长江中、上游,从湖北、湖南到四川西部。这种鱼在长江中上游干支流的渔获物组成中曾占有一定比例,是产地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因江河鱼类资源量总体下降,作为其食物的小杂鱼类明显减少,这对长薄鳅的生长有一定影响;其次,江河上流水土流失,水文条件的改变又使栖息条件及产卵场所受到破坏;再则过度捕捞等综合因素,使长薄鳅的数量明显下降。
长江鲥鱼
鲥,俗名:时鱼、三来鱼、三黎鱼。濒危等级:濒危。鲥为溯河产卵的洄游性鱼类,因每年定时入江而得名。我国近海分布极广,黄海、东海、南海都有分布;淡水中分布于长江、珠江、钱塘江、闽江等水系。鲥鱼沿江各地鲥鱼到达的时间各各不同,渔汎也有迟早,如江苏江阴是“谷雨见鲥鱼”;安徽是“清明早,芒种迟,立夏、小满正当时”;江西峡江是“端午吃鲥鱼”;而在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为农历3月吃鲥鱼。钱塘江则从立夏至端午节之间。江苏、上海视鲥鱼为长江淡水四大名鱼之首。
鲥鱼历来就是长江、钱塘江、珠江等水系下游的名贵鱼类,在古代就被作为纳贡之物,清蒸鲥鱼,驰名古今中外。它肉细脂厚,味极腴美,其内脏含脂量为18-21.7%,鳞片与皮肤间满含油脂,鲜味浓重,营养丰富,故在烹制时特别强调“清蒸鲥鱼不刮鳞”。鲥鱼肉性味甘、温,有滋体强身之功效,蒸食能补虚劳。将鱼蒸出之鱼油,涂于水火烫伤处,疗效甚佳。
鲥鱼在溯河产卵过程中,常结成大群。长江下游在1970年以前常年产量为500吨左右,1974年高达1500吨。由于过度捕捞繁殖亲鱼和索饵肥育的幼鱼,造成补充群体急剧减少。此外,鲥鱼的主要产卵场赣江的平流梯级枢纽工程的兴建,阻断了鲥鱼的产卵洄游路线,破坏了产卵场。由于数种原因,鲥鱼的资源急剧下降,从20世纪80年代始,鲥鱼的种群数量已处于濒危状态。
白鲟
白鲟,俗称:象鱼、象鼻鱼、箭鱼、柱鲟鳇、琵琶鱼,古时称鲔。中国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濒危等级:濒危。古书上有“鲔口在颌下,长鼻软骨者也”的记载,将白鲟的生态特征作了精练的概括。
白鲟为大型凶猛性鱼类,个体长度一般在2米左右,重量在25公斤以上。据著名动物学家秉志教授五十多年前的记载,在南京曾捕获一尾7米长重数千斤的个体,迄今为止它仍是世界淡水鱼类身体长度的最高记录。四川渔民也有“千斤腊子(中华鲟)万斤象(白鲟)”的说法。白鲟个体大,肉味鲜腴,且富含脂肪和高蛋白。由于营养丰富,历来被视为食用珍品。
白鲟分布于长江干流的上下游,也可在河口咸淡水水域成活。过去在浙江的钱塘江曾有发现,可能是绕过长江口而进入的。年产量约为二万五千公斤左右。近十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其它原因,资源日趋下降,现已临濒危。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于1983年和1987年两次发布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将其列为一类重点保护的珍贵稀有动物。虽然目前科学研究部门正着手进行人工繁殖研究,但在没能大量人工养殖之前,还须严格禁止捕杀亲、幼鱼,大力提倡幼鲟还江,以保护和拯救此珍稀濒危物种。
长臀鮠
长臀鮠,俗称:骨鱼、枯鱼。濒危等级:易危。长臀鮠为珠江水系特产种,分布于广西的左江、右江、红水河、邑江、郁江、黔江、浔江、西江、桂江,广东的北江,贵州的南盘江。长臀鮠原在珠江水系(尤其在广西各江)很习见,最大个体体重可达1公斤。由于其肉味鲜美,含脂肪量较多,原为珠江深受欢迎的主要食用鱼类之一。近数十年来,由于人口骤增,捕捞过度,致使资源量明显减少。
施氏鲟
施氏鲟俗称:七粒浮子。濒危等级:易危。施氏鲟是一种典型的江河鱼类,不作远距离洄游,其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流域,自黑龙江上游至俄罗斯境内的黑龙江河口均有。施氏鲟为大型名贵的经济鱼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除供鲜食外,可以燻制,其味更佳。其卵巢也是加工食品鱼籽的原料。鱼鳍可制成鱼翅。鳔及脊索都为鱼胶的原料。鳔与鰉鱼鳔具有相同的药效。
本种是长寿型、性成熟年龄较迟的大型鱼类,雌性最小成熟年龄为15年。由于捕捞过度和其它因素的影响,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渔获量不断下降。目前将临近濒危。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始,开展了人工繁殖的试验,并获得成功,并在饲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饲育幼鲟的经验。目前正在开展鲟、鰉的人工杂交试验,培育出杂交子一代。
哲罗鲑
哲罗鲑又名哲罗鱼,俗称:者罗鱼、折罗鱼、哲绿鱼(东北),大红鱼(新疆)。濒危等级:易危。哲罗鲑多分布于我国境内的黑龙江、图门江、额尔齐斯河等水系,属于大型经济鱼类。一般个体在3公斤以上,大者可达50公斤,长在1米以上。肉味鲜美、细嫩,为富有营养的鱼类,也是高寒地区的特产,在产区内为珍贵的食品。
哲罗鲑的资源量无详细报导,但据《黑龙江省渔业资源》(1985)记载,在黑龙江,哲罗鲑的数量较过去显著减少,全省渔获物中几乎不占比重。主要由于繁殖期过度捕捞,使补充群体大为减少,以及环境污染破坏生存的环境条件等造成资源量显著下降。目前尚未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
川陕哲罗鲑
虎嘉鲑,又名:贝氏哲罗鲑、虎嘉鱼,俗称:川陕哲罗鲑、虎加鱼、虎鱼、猫鱼、大口鱼、花鱼、猫儿鱼。中国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濒危等级:濒危。
虎嘉鲑为我国特有种,目前已知虎嘉鲑分布于川西北岷江上游,沿大渡河中上游达青海省境内;秦岭南麓汉江上游支流的湑水、太白河等水系。虎嘉鱼在1960年以前数量较多,是产区的一种大型经济鱼类,最大个体可达50公斤,常见体重为0.5-2.5公斤,加之肉嫩味美,富含营养,产区群众视为上等食用鱼。
目前,由于河流上游拦河筑坝,兴建水利工程,加上沿岸工厂的排放污水,以及河道两岸大量砍伐森林而引起水土流失等原因,使虎嘉鲑的生活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其数量大为减少。另外,由于虎嘉鲑的自然种群中雄性远多于雌性,而雌性的怀卵量少;而当地渔民在产卵期大量捕捞产卵亲鱼,甚至採用毒、电、炸捕捞方法,使己日趋减少的资源受到更严重的破坏。当前,虎嘉鲑已被列入国家Ⅱ级野生保护动物。其保护问题已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但因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至今还未得到有效的保护。
北鲑
北鲑,俗称:大白鱼。濒危等级:绝迹(国内)。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北疆的年渔获量曾达10吨,是额尔齐斯河的主要捕捞对象。其后,由于俄罗斯境内的额尔齐斯河中、下游开渠引水,造成额尔齐斯河流入鄂毕河的水量减少,影响了北鲑溯河产卵,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产量逐年下降。至80年代已极为罕见,几近绝迹。
秦岭细鳞鲑
秦岭细鳞鲑,俗称:花鱼、梅花鱼、金板鱼、闾花鱼、五色鱼、闾鱼。中国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濒危等级:易危。秦岭细鳞鲑为我国所特有,生活于秦岭地区海拔900-2300米的山涧溪流中。由于产区渔业生产极为落后,毒、电、炸的现象却非常严重,致使在海拔高度1200米以下人口较多的地区,资源量急剧减少,所能见到的也多为2+-3+龄的未成熟个体,在海拔1200米以上人口稀少地区尚有一定数量。秦岭细鳞鲑被列入国家Ⅱ级野生保护动物。
乌苏里白鲑
乌苏里白鲑,俗称:雅巴沙、兔子鱼、白鱼、大眼白。濒危等级:易危。乌苏里白鲑为北方冷水性鱼类,主要产于黑龙江省的乌苏里江,其次是黑龙江、松花江和兴凱湖等水域,嫩江数量较少;国外除俄罗斯黑龙江水系外,库页岛也有分布。
乌苏里白鲑是黑龙江省的主要经济鱼类,也是黑龙江省的特产鱼,产量以乌苏里江、松花江下游、黑龙江中游为多。目前黑龙江全省年产量约50吨,占总渔获物的0.4%。肉质细嫩,味鲜美,脂肪含量高,为高级食用鱼。
由于主要产区位于中俄两国的界河,而对界河的生产未加限制,过度捕捞,尤其是中俄两国渔民大量捕捞体重100-200克的幼鱼,直接影响了资源的正常补充。再则,生活水域环境的污染,也影响着鱼类的正常的生命活动。近年来,大个体高龄鱼已极为少见。
四鳃孔鱼
四鳃孔鱼,又称双孔鲤、双孔鱼、食藻鱼。濒危等级:濒危。国内仅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的勐海、勐腊(属澜沧江水系),数量历来稀少,现在产地偶尔可见。
双孔鱼的生境单一,适应力差,故种群数量少。它在鱼类分类学和比较解剖学上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在教学和科研都是珍贵标本,加之沿河渔民多在产卵季节捕捉,故数量锐减,已濒临灭绝。
台湾马口鱼
台湾马口鱼,又称须鱲、午仔鱼、山涟仔。濒危等级:易危。本种为台湾省特有属种,分布于台湾省西部河流的上游或中上游。分布区较狭窄,种群数量不多。由于分布区内,部分河流上游建造了拦河坝或水库,致使水文发生了改变,鱼类的觅食和繁殖均受到影响,目前种群数量明显减少。
成都鱲
成都鱲,俗名:鱲鱼、双尾子。濒危等级:易危。分布区窄,仅发现于四川省成都及彭县附近的水体中。种群数量较小。由于分布在城市附近的小水体中,既受工业污水的影响,又受毒、电鱼等渔法的危害,致使种群个体数量明显下降,目前,在分布区范围内已甚少见。
林氏细鲫
林氏细鲫,俗称:金丝鱼,濒危等级:绝迹(野生)。林氏细鲫为生活于亚热带地区的小型鱼类。本种仅分布于香港新界之小溪中,对水质要求较高,数量甚少。产区内部分河流由于修建水利设施和水土流失,河溪断流,生境被破坏,最终导致资源枯竭绝迹。目前仅港澳地区和东南亚一带等地有人作为观赏鱼加以饲养、繁殖,并外销欧美。
稀有鮈鲫
稀有鮈鲫,俗称:金白娘、墨线鱼。濒危等级:濒危。本种为我国特有种,仅发现于四川省汉源县大渡河支流的流沙河以及成都附近的一些小河流中。野生状态的数量不多。由于分布范围狭窄,环境条件的不稳定性对本种的正常生活构成一定的威胁。目前,本种被作为一种新的实验鱼进行人工饲养和研究。
新疆雅罗鱼
新疆雅罗鱼,又称准噶尔雅罗鱼、小白鱼。濒危等级:易危。新疆雅罗鱼为新疆准噶尔盆地的特产鱼类,分布于艾比湖、乌尔禾河、玛纳斯河及乌鲁木齐河等水系。原为产区的主要经济鱼类。自20世纪50年代始,由于对北疆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人口猛增,引起过度捕捞,加之山林被伐,水源遭受破坏,导致本种资源明显下降。
大鳍鱼
大鳍鱼,濒危等级:濒危。大鳍鱼分布云南西双版纳的澜沧江下游;国外分布于老挝、越南、泰国等地。大鳍鱼在我国境内的分布区极狭窄,个体数量甚少。本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加之栖息地河道中人为干扰较严重,使之失去生活和繁殖的基本条件,成活个体数量甚少。虽在泰国中部的大河中为习见,但在我国境内已多年未见。
台细鳊
台细鳊,别称台湾小鳊鱼,濒危等级:易危。台细鳊主要分布于我国广西、海南岛、香港和台湾,生活在较清澈的静水或缓流水的小河、小溪中。野生数量甚少。近年来由于南方的小河溪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造成原有环境条件的改变,使台细鳊的生长、繁殖受到很大的影响。
银白鱼
银白鱼,濒危等级:濒危。银白鱼为中国特有鱼类,仅见于云南滇池。生长速度较之同一湖中生活的近缘多鳞白鱼(俗称:大白鱼、桃花白鱼)要缓慢一些,故有滇池小白鱼之称。
银白鱼为中小型鱼类,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是滇池的主要经济鱼类,占鱼产量的50%。由于滇池围湖造田,湖面缩小,湖盆变浅,破坏了水生生物繁殖栖息场所,尤其是产卵场所的石砾滩涂受到严重破坏,迫使银白鱼产卵地的迁移,而新产卵场正是水质污染区。水环境的破坏和酷渔滥捕、湖中引种失误等原因,导致仅分布于滇池的银白鱼资源量大幅度下降。现在仅在捕捞季节偶见。
昆明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于2013年首次发现滇池中仍存有银白鱼个体存在,经过4年的跟踪调查,基本摸清滇池银白鱼的产卵时期及产卵场。2016年水产所牵头组建了昆明市滇池土著鱼保护研究科技创新团队,针对滇池特有珍稀濒危鱼类银白鱼及中臀拟鲿开展保护性研究工作。
裂峡鲃
裂峡鲃,俗称傣家巴红鱼,濒危等级:易危。裂峡鲃一般生活于东南亚热带雨林带地区的平原河湖内,在我国仅分布于澜沧江下游的云南西双版纳的勐腊及勐仑。由于该地区人类活动加剧,捕捞过度,再加上毒、炸、电鱼等现象,对此鱼的资源造成严重破坏。
叶结鱼
叶结鱼,俗称:五涧鲮、红尾勾、高鲮。濒危等级:易危。叶结鱼主要分布于西江水系,由于捕捞过度和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水质恶化等原因,对鱼类正常生活和繁殖产生很大影响,使其资源量显著减少。目前,在西江水系中尚存一定数量的个体,但与以往相比个体数量已显著减少。
角鱼
角鱼,别称红眼鱼。濒危等级:濒危。角鱼为中国特有种,在国内仅发现于云南泸水县及保山县(属怒江水系),在怒江下游缅甸的萨尔温江可能亦产。角鱼为偶见种类,其分布区狭窄,个体数量稀少,且栖息地区往往是沿江主要捕鱼区,在无限制的捕捞中易被误杀,易于致危。
大眼卷口鱼
大眼卷口鱼,濒危等级:濒危。多生活于底质为石砾石、清澄的水体中。个体小,常见个体以100克左右较普遍。分布区狭窄,仅西江水系的左江、邕江及柳江的部分地区。数量稀少,于20世纪80年代才被发现,属于稀有物种。该鱼对栖息地条件有所选择,在产区范围内生活的个体受到水文等环境因子改变的影响,对其生长和繁殖很不利。
长麦穗鱼
长麦穗鱼,为一种稀有的小型鱼类,濒危等级:易危。长麦穗鱼为我国特有种,分布于西江水系的桂林、阳朔等地以及浙江富春江、安徽秋浦河等。种群较小,原产地漓江现已几乎不见踪迹。其它分布区也因受水利工程的修建而水文条件发生变化而引起生活环境的改变。再则水体污染及毒、电鱼的影响,造成种群数量为减少,现仅在浙江、安徽部分江河中发现少量个体。
海南小银鮈
小银鮈,濒危等级:濒危。它生活在江河小支流和池塘等小水体中,分布区域十分狭窄,仅限于海南省南渡江和万泉河水系的局部地区。数量甚稀少,而且如今分布区的生态环境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加之有害渔法的作用对种群造成极大的危害,导致这一极稀少的自然资源更见缩减。
北方铜鱼
2002年第九期《中国钓鱼》杂志把北方铜鱼(黄河鸽子鱼)列入正在我国锐减的鱼,但实际上,“锐减”二字已不足以说明问题,即使没有灭绝,北方铜鱼也已到了严重濒危的程度了。北方铜鱼俗名鸽子鱼、尖嘴、沙嘴子、黄头鱼,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仅分布于黄河水系。
北方铜鱼个体较大,富含脂肪,肉质细嫩鲜美,鳞稀刺少,清蒸后醇香扑鼻,是宁夏、内蒙、甘肃、陕西、山西黄河沿岸等地的珍贵经济鱼类,称“黄河鸽子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较好的养殖前景,是中国内陆水域中有待开发利用的重要种质资源。“天上的(天)鹅肉,山里的鸡,比不过黄河鸽子鱼”。这是宁夏流传着的一句赞美鸽子鱼的佳话。但是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水利建设等因素,其天然资源急剧下降,种群已处于濒危状况。
大理裂腹鱼
大理裂腹鱼,又称工鱼、弓鱼、公鱼。《滇中琐记》载:“弓鱼生洱湖中,色如银,狭长如鲦,无鳞少骨,味鲜美。衔尾而跃,形如张弓,因以得名。”这种鱼“细鳞而纤长,长不盈尺”,每年冬春季节常成群结队到洱海支流沟口的砾石滩地或溶洞产卵,是捕公鱼的好时节,捕到的全是有子的鱼,故有“大理公鱼有子”一说。
大理裂腹鱼,为中国特有种,分布于云南洱海及其附属水系。鱼肉厚多脂,营养丰富,肉味腴美;其鱼卵无毒,味美,可供食用,故群众喜食之,是大理“砂锅鱼”、“洱海酸辣鱼”的主要原料,是大理旅游美食的名片和大理人民挥之不去的乡愁。
自上世纪70年代起,洱海水位下降,数十条鱼沟、鱼洞全部干涸,加之引入了外来物种大量吞食其鱼卵,再加上酷渔滥捕,造成资源破坏极其严重,大理裂腹鱼数量锐减,一度被学术界认为已从大理洱海流域灭绝,连续多年未曾发现其踪迹,中国科学院曾出10万赏金悬赏一条野生裂腹鱼,也是求而不得。到如今,野生大理裂鳆鱼已处于濒危状态,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扁吻鱼
扁吻鱼俗称新疆大头鱼,是中国的特产鱼类,也是世界裂腹鱼中的珍贵物种, 起源于3亿年前,有着古鱼类活化石之称。这种鱼仅存于中国的塔里木水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动物,被称为“水生大熊猫”。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部分中,为极端濒危物种。
博湖县志曾记载,扁吻鱼普遍个体大,捕捉到的扁吻鱼一般约1米左右。据上世纪60年代大湖中捕鱼者讲述,曾在湖内发现一条6~7米长的大鱼,远看好似一条独木舟。其肉嫩如豆腐,其汤鲜如牛奶,鱼头比例也大,丰腴可口,富有脂肪,是新疆南部一带民间的传统滋补品。
自20世纪70年代始,扁吻鱼开始数量剧减,至今存活量极少。濒危原因一是受本身生物学特性的制约,成熟龄大、繁殖力低、行动不敏捷而掠食不力,以及对生活和产卵环境要求高等,造成本种的种群数量少、分布狭窄。二是塔里木水域上、中、下游及各支流水利设施的不断建设,众多的河闸、大坝、水库、扬水站等隔绝了其溯河产卵的回游通道,致使其无法进行正常的繁殖活动。三是保护不力,捕捞过度、引进外来物种、农业用水使水位降低和水量减少等,直接破坏资源的补充,致使这一宝贵资源濒临绝灭。
裸腹重唇鱼
裸腹重唇鱼,又名裸腹叶须鱼,俗名花鱼,濒危等级:易危。裸腹重唇鱼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主要分布于四川及云南境内的金沙江水系、澜沧江、怒江上游干支流等。近年来由于高强度捕捞,捕捞量远远超过资源的自然增殖量。加之生态环境的变化,水体污染等原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在一些江段已基本绝迹,仅在上游偏僻地区有少量个体。
尖裸鲤
尖裸鲤,俗名斯氏裸鲤鱼,濒危等级:濒危。尖裸鲤为我国特有种,仅分布于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主要栖息于海拔3600米以上的高原水域,由于海拔高、年平均水温低,形成特殊的生态环境,尖裸鲤适应于以降水和高山雪水为源,水流较清澈的环境。主要以其它鱼类及水生昆虫等为食。
尖裸鲤的分布范围十分有限,数量不多,生长速度缓慢。过去由于藏民受传统和宗教的影响而不食鱼,使尖裸鲤能长期保持一定的种群数量。自20世纪50年代之后,大量内地人口进藏开发,捕鱼强度不断增强,其捕捞量远远超过其生长的速度,造成目种群数量锐减。
骨唇黄河鱼
骨唇黄河鱼,俗称:大嘴鳇鱼、鳇精、小花鱼、黄河鱼。濒危等级:易危。这种鱼适应生活于高原海拔3000-4300米的宽谷河段和湖泊中,仅分布于青海省龙羊峡以上的黄河上游及其支流白河和黑河。由于此鱼分布范围狭窄、生长缓慢、成熟年龄迟,且近年来遭遇过度捕捞,造成其资源受到影响而下降,数量显著减少。
扁咽齿鱼
扁咽齿鱼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鱼,适应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宽谷河流中,其分布区域极为狭窄,仅在黄河上游高原的两片区域有分布。这种鱼以前是黄河上游的优势种群,在裂腹鱼类中个体较大,能生长到10公斤以上,曾经是当地居民餐桌上的常客。由于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和过度捕捞,这种鱼逐渐稀少,目前已处于濒危状态,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甚至一度被认为已灭绝。
乌原鲤
乌原鲤,别称乌鲤、墨鲤、乌鲫、乌钩、黑鲤,濒危等级:易危。乌原鲤分布于西江水系干支流,在广西境内为普通的上等食用鱼类。产量虽不高,但其体厚,肉味鲜美可口,故被视为上等经济鱼类。由于本种有迁移习性,而河道各支流均修建坝闸,阻碍了洄游河道,影响了它的生活和繁殖;而工业污染的排放,造成水质恶化;加之捕捞过度等因素,使其资源量下降,目前已成为易危物种。
异龙鲤
异龙鲤原先的名字不太好听,叫做“红眼尖嘴”,倒像是人的绰号。1977年,鱼类学家发现了它,才给它起了个体面的名字。异龙鲤的得名,是因为它生活的地方。这种鱼仅分布于云南异龙湖,它们在这里存在了成千上万年,除了异龙湖,科学家在别处没有发现过它的踪迹。这种中国特有的鱼种,因为它的味美可口,而被周围的人们所知道。
然而,就在异龙鲤有了新名字之后的第三年,异龙湖就开始了大旱,第五年,异龙鲤就灭绝了。异龙鲤的灭绝,是因为它的栖息地发生了可怕的变化。异龙湖在1952年和1971年先后两次开河放水,造成水位剧降达4米以上,水面大为缩小,湖岸大面积的浅滩、石砾场及湖湾干涸,鱼类栖息和繁殖场所遭到严重破。1979年和1980年又连续两年干旱,至1981年4月发生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全湖干涸20余天的灾情,使异龙湖的特产鱼类异龙鲤彻底绝灭,人们再也未能见到过异龙鲤的身影。
大眼鲤
大眼鲤,俗名老头鱼、壳子鱼、草壳鱼,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仅分布于云南洱海。大眼鲤个体不大,但肉味鲜美,为产区主要食用鱼类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洱海水位下降后,使原产卵场干涸或成沼泽,大量水草繁生,已不适宜大眼鲤产卵。再则长期的过量捕捞,且外来引入鱼类中的一些小型野杂鱼大量吞食其鱼卵,导致产量明显下降,目前已处于濒危状态。
大头鲤
大头鲤,俗名碌鱼、大头鱼,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云南杞麓湖和星云湖、洱海和异龙湖等,常生活于喜生活于湖中水深而清的水域。大头鲤的体形与鲤鱼十分相似,但头部较宽大,体形似鲤,所以得名“大头鲤”。
大头鲤以头大、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肉嫩味美等特点而闻名,是鱼中之上品,经济价值高。该鱼历史上是云南省的“四大珍稀名贵鱼类”之一,2011 年被评为“云南六大名鱼”之一,在省内外闻名遐迩。据明《云南志》载: “大头鱼出星云湖,其头味甚美”。
由于星云湖水质下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上世纪70~80 年代,大头鲤的渔获量在星云湖渔获物总产量中的比例急剧下降,1989 年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 Ⅱ级) 水生野生动物名录》,次年列入《云南省珍稀水生动植物保护名录》, 1998 年被收录到《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中,目前已濒临绝迹。
云南鲤
云南鲤,俗称:黄尖嘴,为我国特有种,仅分布于云南杞麓湖。云南鲤个体中等,肉质极佳,原为产区常见经济鱼类。自1964年杞麓湖引进外来养殖鱼类后,由于带进了很多小型非经济鱼类,这些小野杂鱼大量繁殖并吞食云南鲤的卵;加上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水位急剧下降,致使湖中大部分水生植物干枯死亡,破坏了产卵场;再加上污水的排入而使湖泊富营养化,使云南鲤失去了原生存环境。现已多年不见云南鲤的踪迹。
平鳍裸吻鱼
平鳍裸吻鱼为一种小型鱼类,现有记录最大体长为9.4厘米。其在我国的分布局限于边远地区的小范围内,主要地点是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支流中。其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需在山溪或河流小支流清澈的流水水体中生活,不适应含泥沙的混浊水体。近年来,由于产区的树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致使河水泥沙含量增高,水质受污染,影响了平鳍裸吻鱼的正常生活,使原来个体数量稀少的本种更趋于濒危。
中臀拟鲿
中臀拟鲿,俗名湾丝,是我国特有种,仅分布于云南滇池以及金沙江南侧支流普渡河水系。20世纪50年代,由于人口骤增,生活污水及工厂污水向湖内排放过多,使水体富营养化,生态环境剧变,鱼类不能适应生存。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大规模围湖造田,更加剧了鱼类生存的困难。自1958年后数量逐渐减少,1980年后更为少见,现在滇池及其下游数量已极为稀少。IUCN红色名录2008年已将其评估为极危。
线足鲈
线足鲈又称毛足鲈,国内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的澜沧江下游;国外分布于东南亚各地。在其分布地原来有一定数量,较常见。由于水量大减,其栖息地的小河沟塘等多已干涸;另外,一些水塘多被用作饲养家鱼,而此鱼无食用价值而被清除,现数量已明显减少。濒危等级:易危。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新闻
在线留言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或搜索“大庆市连环湖渔业”
更多精彩等着你!
电话:13836766888
Email: lianhuanhujiguan@163.com
地址:大庆市杜尔伯特县连环湖镇东四公里处
Copyright 2021 大庆市连环湖渔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建设: